从电影《赵一曼》到《夜幕下的哈尔滨》《马迭尔旅馆的枪声》,霁虹桥——银幕里的百年哈尔滨红色地标
当《悬崖》中周乙的身影在桥上掠过,当《赵一曼》里日寇的铁蹄踏过桥面,这座横跨哈尔滨道里与南岗两区的霁虹桥,早已不只是一座滨洲、滨绥铁路的跨线桥,更成了红色影视剧中凝固的“城市记忆载体”。具有近百年历史的霁虹桥,在十余部影视剧中留下不同时代的印记,既见证了新中国
当《悬崖》中周乙的身影在桥上掠过,当《赵一曼》里日寇的铁蹄踏过桥面,这座横跨哈尔滨道里与南岗两区的霁虹桥,早已不只是一座滨洲、滨绥铁路的跨线桥,更成了红色影视剧中凝固的“城市记忆载体”。具有近百年历史的霁虹桥,在十余部影视剧中留下不同时代的印记,既见证了新中国
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东北抗联著名将领冯仲云向东影厂建议拍摄东北抗联的故事,提及了八女投江和赵一曼的事迹,这两个建议均被采纳,于是电影《赵一曼》开始筹备。
卢沟桥不仅是一处古迹,更是一段苦难与抗争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创作的主题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依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重点展陈,把历史文物、英雄故事与今日生活融为一体,献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
赵一曼 卢沟桥 陈怀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沈忠 2025-08-23 19:31 9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这是在1936年8月2日驶向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用颤抖的手写给幼子的信。她知道,此去一别,便是永诀。因为“赵一曼”为化名,儿子陈掖贤并不知道自己看过多次的电影《赵一曼》中的英雄就是自己的母亲。多年后母
零下30℃冻僵手脚,沸水浇下撕下皮肤,只为研发“冻伤膏”; 母亲紧抱婴儿关进毒气室,直到僵硬的手臂托成雕塑; 十二岁男孩被注射病毒后活剖,女军医晚年忏悔:“他睁着眼看我取内脏”……
《生还》上映首日,票房76万,排片0.8%,全国一半县城连场次都没排。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从1932年起,中共中央先后派出优秀干部前往东北,加强党组织的力量。赵一曼,这位从四川宜宾走进白山黑水的女战士,就是这批干部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透过电影《赵一曼》,回望她用生命书写的抗联传奇。
从《赵一曼》的英雄礼赞到《九条命》的平民史诗,再到《二十二》的历史沉思,这些“四川造”抗战电影或讲述巴蜀儿女抗战故事的电影,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构筑起民族记忆的精神长城,如一座光影铸就的丰碑,镌刻着巴蜀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担当与奉献。
赵一曼和儿子合影。这张照片是1928年赵一曼从苏联回国后在上海拍摄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赵一曼和儿子合影。这张照片是1928年赵一曼从苏联回国后在上海拍摄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日报客户端精选出多部抗战题材影视剧,在光影中回顾英勇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展现中华儿女齐心抗战的英姿。本期推荐经典影片——《赵一曼》。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1950年拍摄的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后引发热烈反响,时隔74年,长影集团计划再次筹拍赵一曼题材电影,以此缅怀民族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抗联精神。
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拍摄的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后引发热烈反响,让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故事广为流传,至今仍在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赵一曼的扮演者石联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电影奖殊荣的女演员。
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拍摄的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后引发热烈反响,让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故事广为流传,至今仍在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赵一曼的扮演者石联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电影奖殊荣的女演员。
1905电影网讯12月13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2024年11月上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电影《赵一曼》正式立项,编剧为孙杰、邓菲尔。
国家电影局关于2024年11月上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显示,片名《赵一曼》获同意拍摄备案,备案单位为成都市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备案立项号:影剧备字〔2024〕第2298号。